西藏藏曆年
由
于2017-08-26 15:38:23编辑藏曆年(藏文:ལོ་གསར་[1] )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受藏文化影響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過藏曆新年,但藏曆年的推算法與農曆春節有差異。
從有關文獻史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來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經擁有曆法。從上古藏族物候曆中觀察,吐蕃統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曆法有陰曆成分也有陽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紡織老婦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計時的陽曆。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為一周)計時段對藏族天文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曆法中最重要的資料。除陰曆之外,當時還有陽曆推算法。《象雄老人口演算法》就是比較典型的陽曆,一年共計365天,當然它還處在自然曆階段。
過年的變化
舊式過年
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這與上古時期漢族地區的過年一樣。漢字的“年”的甲骨文寫法是一個人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莊稼成熟,即“年成。因此,本來的過年是慶祝豐收。古時候所謂的“年成”指的就是這個。因此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直到現在,水族還保留古式過年的風俗,“年成之後開始新年。
過年到過歲
由於穀禾一般都是一歲一熟,所以“年”與歲在日期數量上有相同週期了。上古的中原地區和藏族都是本來含義的過年(漢藏語系有些文化基因相同),後來變成了過歲(說法還是講”過年“)。
新式過年由來
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後來,由於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隨著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入西藏,其中包括曆算。後來,藏區以麥熟為新年的習慣,改為與漢族一樣過歲(歲是論日地關係週期裡的節氣而不是“年成),直至今天。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麵炸油餜子(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準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鬥,鬥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稞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幹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麵團突巴(古突)。在麵團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麵團,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上一篇:西藏藏北賽馬會
下一篇:西藏放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