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歷史
由
于2017-08-26 17:11:22编辑佛教傳入——前弘期
佛教的發源地在古印度(天竺)。西元1世紀東漢明帝年間佛教傳人中國,7世紀前後,佛教從唐朝、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吐蕃)。
吐蕃時期,松贊干布先後從尊崇佛教的尼泊爾和唐王朝迎娶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並建立大、小昭寺,佛教以此契機在西藏得到了王朝統治者的重視,但傳播初期只限於王室和部分貴族成員的狹小範圍內。
佛教的傳入直接危及苯教及其附屬貴族集團的統治優勢。松贊干布去世後,其孫芒宋幹布繼位,貴族噶爾世輔政。噶爾採取禁佛措施,關閉大小昭寺,封埋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禁止翻譯佛經,驅逐外僧等,使處於萌芽狀態的佛教遭受了第一次沉重打擊。
西元710年,赤德祖贊派人到中原求佛法,並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協助吐蕃贊普再次昌佛,大小昭寺得以恢復,封埋的佛像被迎出重新供奉,還多次派人到中原學習經書和迎請漢僧佛教在吐蕃再次抬頭。
赤德祖贊去世後,其子赤松祖贊幼年繼位。大權落入貴族那朗氏手中。那朗氏專權,頒佈禁佛法令,驅逐漢僧,焚燒經籍,再次埋藏佛像,改三寶淨地大昭寺為屠宰場,使吐蕃佛教遭受第二次重大打擊。
赤松德贊成年後逐漸掌握政權,他先後邀請印度著名佛學大師寂護、蓮花生入藏弘法,大力倡佛。蓮花生結合西藏的傳統文化來傳播佛教,擁有了眾多徒。吐蕃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便建成於這一時期。桑耶寺曾進行過歷史上著名的佛教“漸頓之爭”大辯論,此次辯論確定了佛教在西藏的主導地位。當時,大批的貴族青年加入到了佛教僧侶階層中,影響力非常大。赤松德贊還採用頒佈詔令和盟替的辦法,要他的王室和臣下尊重佛教,永不動搖。佛教在吐蕃終於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段近200年的時期即西藏佛教的“前弘期”。838年,代表苯教勢力集團的朗達瑪上臺,他一反前幾代贊普倡佛之舉,大肆毀佛滅法。此舉導致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奴隸、平民起義,朗達瑪被刺身亡,吐蕃奴隸制王朝從此覆滅。佛教和苯教也都被淹沒在這場起義的浪潮之中,在以後的100多年時間內,史稱“衛藏無法”。
佛教復興——後弘期
吐蕃王朝崩潰後,出現了眾多地方割據勢力,封建農奴制也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征戰不休,社會極度動盪。10世紀後半葉,前後藏地區的一些吐蕃王孫派人四處尋覓佛教,重新開始倡佛活動。佛教在西藏的再度傳播,主要是通過“下路弘傳”和“上路弘傳”兩個管道。
所謂的“下路弘傳”,是指978年由山南領主派人從朵康地區(甘青藏區)求回佛法,並以此為堆礎形成佛教傳播系統。上路弘傳則是古格王朝從印度方面求法並傳播的系統,阿底峽、仁欽桑布等就是通過上路弘傳這條管道使佛教以更大的勢頭在西藏復興起來,並先後形成各個宗教流派。這樣,一個既堅持怫教的基本教義教法、又根植于于西藏傳統文化思想土壤之中的具有濃郁的社會特徵、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佛教體系——“藏傳佛教”便形成廣。截藏佛教俗稱“喇嘛教”。
上一篇:藏傳佛教教派之寧瑪派
下一篇:藏傳佛教之覺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