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

奧德賽旅遊于2017-08-26 22:44:13编辑

唐古喇山北麓,地處海拔4800米的安多縣城北郊有一座名叫拉日的山,山上到處是高低錯落的石灰岩殘柱,有的形如塔狀,有的形如錐丘。岩柱高度一般在20~40米之間,最高的可達60米以上。

唐古喇山北麓,地處海拔4800米的安多縣城北郊有一座名叫拉日的山,山上到處是高低錯落的石灰岩殘柱,有的形如塔狀,有的形如錐丘。岩柱高度一般在20~40米之間,最高的可達60米以上。許多石灰岩柱體帶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和穿洞,從個別洞穴中還可以找到殘餘的石鐘乳或石筍。這座山被當地牧民奉為神山,被視為旅遊探險及攀岩的好去處,而科考工作者則證實:該地區曾有過桂林山水般的秀美風景。

這類景觀屬晚第三紀(距今大約2500萬~300萬年間)岩溶地貌的殘留。經過約300萬年的第四紀冰期氣候的寒凍風化,形成于萬第三紀的大部分岩溶地貌的裸露部分已經不復存在,而部分地下的覆蓋型岩溶地貌則經後期第四季抬升、剝蝕而出露,構成了當前高原上的殘留岩溶景觀。

在西藏,那曲的安多縣和納木錯湖畔,拉薩市的西郊,日喀則的定日新縣城和老縣城附近,阿裡的日土縣格林山,昌都的芒康縣附近等地,都分佈著殘留的溶岩地貌。

分佈在紮囊、隆子、當雄、昌都、類烏齊、比如等縣境內的岩溶溶洞,特點不一,無洞不齊,各呈奇異景色,以往被信教僧俗視為天成勝境,而今已被作為旅遊資源。

位於“藏北江南”比如縣與巴青縣交界處的梅木溶洞,溶洞洞口在半山腰,洞洞相套,幽深莫測。地處昌都縣窮卡鄉境內海拔5400米的山頂部的古普溶洞,洞深曲折,綿延近10千米;溶洞內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洞外有五顏六色的彩石。類烏齊縣的瑪查拉溶洞,玲瓏剔透,絢麗多姿。藏北納木錯畔的紮西半島上,有溶洞、石林、天生橋等岩溶地貌景觀。

山南地區紮囊錫縣城雅魯藏布江北岸紮羊宗山上的紮羊宗溶洞,更是遠近聞名。溶洞有三個朝南的洞口,其中兩洞相通,最大一洞約深13米,寬11米,高約15米,面闊100平方米。洞內曾涉佛堂和經堂,並有精美壁畫。現有新修佛堂一間。大洞西面峭壁上的洞傳為蓮花生修行洞,有一通道與打動相連。再往西數10米處是第三洞,洞深約55米。溶洞中有鐘乳石,形態各異,叩之有聲。